我们如何向背负了20年劳苦重担的绝望母亲解释活着的意义?我们如何向被癌症折磨生不如死的人解释生命的意义?
作者:
Genre(类型):
机构:
当我们在纪念曼德拉的伟大和功绩时,犹记得曼德拉生前曾说过,“不要用成功来衡量我,要看我是否在跌倒后能够爬得起来。”曼德拉是位伟人,但他并非完人,这点他深有自知之明。他在传记里就强调,自己并非圣人,只是个经常悔改的罪人。
赵一鸣是最特别的一个,本身携带艾滋病毒,他本该是最有理由坠入绝望的人,但无论病毒在体内多么肆虐,他仍怀着无畏的希望。他生命的价值也许不仅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唤醒别人。他超越死亡的乐观和无畏的希望源自哪里?
最好的东西不是独来的,它伴了所有的东西同来。——泰戈尔 血中花开
我希望看到每个家庭的书架上都放着一排关于“试验”(affliction)这个主题的书籍,让年轻人可以在阅读中预备未来将要面临的试验。
著名心理学、神学教授卢云博士在牧养众多知识分子后,终觉生命干涸,辞职转去服侍社会底层的智障儿童,这谦卑转身使他找回了心灵家园。我服侍的也是一个被人漠视的群体。藉着服侍他们,我原本以自我为中心的灵魂得赎。
引言:辅导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我出生在中国北方的农村。儿时的记忆,就是清贫的生活,父母在田里辛勤的劳作,还有传统节日的喜庆,和奶奶祭拜神灵时的虔诚。
不幸的身世
“我真正学会了:无论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此刻,坐在我眼前的秦月(化名),微微扬起嘴角,带着江南女子的温婉气质,笑着说。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电话: 中国: 130-6848-6840 香港: 852-6888-6840
电邮:chinese@crcn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