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社会学教授RobertBellah对美国“公民宗教”观察发现,美国宗教信仰走向与近年消费主义的文化语境密切契合:“你能为我做什么?”;“你能助我成功吗?”这种信仰态度下,任何人、事、物的含金量在于“对我的贡献”,上帝成为“我达到目的的手段”。
作者:
Genre(类型):
机构:
丢孩子的家千辛万苦奔波寻亲;拐孩子的家,因无生育能力,使出歪招得个儿子,却面对养几年的孩子被领走的痛苦。“小家伙”并非影片主人公,但一直是影片中心。因“小家伙”是家庭的偶像。千百年来在没有宗教的中国文化里,子孙绵延,支撑了中国人的世俗信仰。
曾经引发“林来疯”热潮的林书豪过去一年经历了职业生涯的低谷:失去先发位置、数据每况愈下、接连犯下致命错误,被球队“交易”。他说:从篮球角度看,现在的我可能比菜鸟表现更糟,但在我里面却极其丰富,神透过困境教导我的功课是任何成功都无法给予的。
除明星和吸毒年轻人价值观的迷失,那些疯狂的粉丝们也一样是对偶像上瘾,类似心灵吸毒,EXO粉丝说:“你们再黑EXO,我就去死”,上传一张小刀已插进臂弯的图片。年轻人从神之外的偶像和娱乐来满足心灵需要,崇拜和我们一样软弱会犯错的明星偶像,无异饮鸩止渴。
6项重罪被捕的嫌疑犯因脸长得帅,得6万个赞和疯狂示爱;街头神回复“长得好看才有青春”受广泛认同,是对社会“视美丽为最终偶像、沦为情欲与骄傲的俘虏”最无奈控诉。人的美丽乃因照上帝形象所造,每个人的形体,都有神的荣美,只是被这败坏的世代毁了容。
有夫妻结婚的时候都是无神论者,或是别的信仰;或是当中一人有别的信仰另一人无信仰。后来其中的太太或丈夫有机会听福音而信主,另一位还是有别的信仰或无信仰,那该怎么办?
"人类的问题就是利用其他的人、事、物来取代上帝的荣耀,这才是关键。保罗特别提出同性恋,因为那是人类心灵失调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异性恋并不能让你进入天堂;这个世界需要足够的容忍心。”
靠“美女”招生,显示中国名校已经或正在迅速失去灵魂,甚至哈佛这所伟大的学校也正在忘记教育,哈佛任教34年的刘易斯说:“我几乎从未在教授们的谈话中听到关于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好人的谈话。”哈佛精神的失落也是马太放弃哈佛选择乡村私塾的原因。
成功就是话语权,哪怕仅一个空头的外壳。名人文化成了一种宗教,人有崇拜天性,名人文化利用媒体将精心包装的名人投放到空洞渴望的人心中。人心中的那块空地,本该属于真正的信仰,却堆满社会乃至家庭提供的赝品。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电话: 中国: 130-6848-6840 香港: 852-6888-6840
电邮:chinese@crcna.org